关于路遥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路遥作品集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关于路遥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

关于路遥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

2024-01-16 02:0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文      梁树丽

用研究的姿态

前言: 研究报告是一种很新颖的题材,通过研究,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,这也是读写学习又一方式。

一、  研究目的:

青春期是迷茫和叛逆的代名词,青春期决定了我们一生的目标和方向。在青春期这个充满激情和变数的时期,我们更需要有一盏灯来照亮前行的路,而路遥先生就像我青春期迷茫中的一盏灯,他用自己的作品照亮了我的心灵,影响了我一生,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,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。研究路遥先生的成长,方能感受他对生命对生活对家乡黄土地的热爱,感受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,以及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及巨大影响。

二、 研究方法:

1.查询资料  图书馆阅读有关书籍  网上查询

2. 探讨交流  和喜欢路遥的朋友探讨交流

  三、研究内容

1.名字·寓意

路遥原名王卫国,笔名缨依红,后改为路遥,在有关他的记录片中提到路遥看见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”然后改成了路遥。他改为这个名字一方面是大家容易记住这个名字,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写作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,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他创作之路的艰辛和不易,所以他取这个名字有着很深的寓意。

2.外貌·特征

看到路遥照片的时候,发现他是极其普通的一个人,和我们农村的父辈们没有什么区别,只是多了一副眼镜才让他显得格外有才气,他朴实憨厚,眼神中透着刚毅和深刻,那紧缩的眉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忧思和矛盾。所有这些和他的艰苦成长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。

3.人物生平*简介

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,7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。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,1969年回乡务农。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,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。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。毕业后先后在《陕西文艺》和《延河》编辑部工作。1970年代中期以后,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。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1986年后,推出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、二部。1992年积劳成疾,在写完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。

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,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。作品有中篇小说《惊心动魄的一幕》(1980年,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)、《人生》(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,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),短篇小说《姐姐》、《风雪腊梅》等,以及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(1991年,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)。其全部作品收集在《路遥文集》五卷。

4.路遥的成长

第一阶段:路遥的“轰动期”。

1980年路遥在《当代》第三期上发表了作品《惊心动魄的一幕》,这篇作品描写了一个老干部在派系斗争中舍生取义的高达形象,此文发表后受到了资深评论家秦兆阳同志的很好评价,肯定了这篇作品的重要价值,路遥也因此评价在文学界崭露头脚(1980年,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)。中篇小说《人生》是路遥走向创作成熟的标志(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,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)。1982年以后,根据小时《人生》改编的戏剧电影广播剧开始出现,高家林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,路遥及其作品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,这个时期是路遥写作路上的轰动期。

第二阶段:路遥在文学坛上的重要地位。

1987年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部问世,并于1988年获得“第三届矛盾文学奖”。《花城》与《小说评论》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由国内著名评论家参加的座谈会,评论家给以了路遥很高的评价,认为路遥坚持了文学的“现实意义”和“时代意义”。充分肯定了路遥在文学坛上的地位。路遥的现实主意创作风格受到了格外的关注。

第三阶段:路遥逝世至今的影响。

30多年过去了,路遥的作品依然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。著名作家、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,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:第一,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,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;第二,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、持久地关注;第三,他所塑造的高加林、孙少平等人物形象,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,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;第四,他尽可能地挖掘、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。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。“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”,著名作家、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。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,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,还在谈论他的作品,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。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,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,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,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。

5.疑问&解答

路遥和莫言你喜欢谁?是大家争论的一个话题,有人说如果路遥没有英年早逝,那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应该是路遥,因为路遥的作品影响力更大一些。我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定论的问题,路遥的作品更贴近底层大众,而莫言的作品深刻。时代不同,这个问题也只能做个假设而已,不过相对于莫言的作品我更喜欢路遥。

四、研究收获

通过这次的研究,我再一次走进了路遥,了解了路遥,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。

苦难是一笔财富。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,一路讨饭生活的父母把7岁的路遥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。就如路遥在随笔中写的那样“童年,不堪回首。贫穷饥饿,且有一颗敏感自尊心。”路遥在很小的时候,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,他做过很多临时工,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的生活意志,在困苦中他愈加的热爱生活,热爱生命,热爱脚下的黄土地。苦难是一笔财富,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,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呢?

唯有热爱和执着才能成功。路遥生活在农村,他创作之路的艰辛我们可以想象,可是,他用笔名路遥来激励自己前行,他说人生的最大幸福在于创作的过程,而不在于那个结果。路遥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一个人,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淳朴和自然,正因为这样执着与淡泊的心态,他依然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,走在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,他全身心的投入,他的随笔《早晨从中午开始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,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”,他的精神激励了我,他的执着感染了我,凡事贵在坚持,我们要快乐的走在路上,唯有热爱和执着方能成功。

写真实的生活。路遥的作品真实接地气,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,他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,有的只是深刻的感悟和真实经历,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,他是农民的儿子,他热爱脚下的黄土地,所以他的取材有着自己真实生活的缩影。比如孙少平上学时买不起饭,就是路遥自己的生活写照,所以,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。他的写作风格和我们在平时在写作中提倡的文章贵在真实,要用我手写我心不是一样的吗?

读书是永恒的话题。路遥喜欢读书,他立意高远,广纳博取,他喜欢《红楼梦》,鲁迅的作品,巴尔扎克、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他更是百看不厌。各种报刊期刊他更是经常翻阅,勤奋大量的阅读,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,加上他独特的生活经历,他的创作源泉不断,作品博大宏阔,情深意长。我们倡导读书,读好书,好读书,因为阅读就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营养大餐。

五、名家评论

贾平凹:他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优秀处,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处。他大气,也霸道,他痛快豪爽,也使劲用狠,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,他关心别人,却隐瞒自己的病情,他刚强字符不能容忍居于人后,但儿女情长感情脆弱内心寂寞。

李星说:“路遥已逝,但精神仍在。柳青是路遥的文学教父,路遥继承了柳青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道路,展示了社会的、人的、历史的现实主义,与后来另两位陕西文学的代表作家陈忠实、贾平凹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区别。他对文学的执着,感动着也永远激励着我们。”

陈忠实:“他只用了十年就攀上文学高峰。他刺激我写出了《白鹿原》。”

六、路遥作品集:

长篇小说:

平凡的世界

人生

你怎么也想不到

黄叶在秋风中飘落

惊心动魄的一幕

在困难的日子里

中短篇小说:

月夜静悄悄

姐姐

风雪腊梅

青松与小红花

匆匆过客

痛苦

生活咏叹调

卖猪

杏树下

医院里

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

我为我心爱的人儿

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

其他作品:

路遥散文集

人生(电影文学剧本)

早晨从中午开始

七、我的感悟

  平凡的世界,不平凡的一生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